课后服务行业市场相关政策 课后服务行业市场发展策略研究
- 来源:中研网
- 时间:2023-06-25 21:58:42
课后服务主要为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
课后服务行业市场相关政策 课后服务行业市场发展策略研究
依据“十四五”时期我国推进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公共服务的分类框架,充分考虑社会效益优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财政负担能力,现阶段可以将学校课后服务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一种福利,纳入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可以采取“财政投入+合理收费”机制。这种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在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团体组织多方共同分担的基础上,以此共同保障学生获得课后服务资源的机会。
(资料图片)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课后服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双减”政策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其中,要求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同时,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现阶段,尽管有从国家到地方的多种政策指导和规定,但在实践层面,学校课后服务的真正落地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尤其是课后服务经费保障问题。经费是学校课后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没有充足的、灵活的、可持续的经费支持,全覆盖、高质量的学校课后服务这一民生工程就难以落实。因此,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关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的基本问题,从而健全学校课后服务的经费保障机制。
明晰学校课后服务的属性,是建立并完善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理顺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中相关权利义务的前提。目前对教育服务性质的判断,比较常用的思路是从公共物品属性的角度来判断,即根据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来判断公共服务的提供。中小学校充分利用课后学习时间,开展丰富的课后育人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标准判断课后服务属性,而应将公共利益作为衡量和判断学校课后服务属性的内在依据和首要标准。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1 年全国拥有小学 15.43 万所,在校生 1.08 亿人;初中 5.29 万所,在校生 5018 万人;高中 1.46 万所,在校生 2605 万人。全国中小学校合计 22.18 万所,中小学生合计 1.84 亿人。广义上,课后服务市场既包括课后服务信息化,也包括内容及服务提供商在内的市场。其中,以 300 元/ 人/学期的费用来看,据开源证券最近的估算,课后信息化服务潜在市场达 1100 亿元,以此来看,课后服务的市场规模不低于千亿元。
据上海市教委发布的《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显示,课后服务以校为本,多方参与。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做好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课后服务以内部供给为主,购买服务为补充」,同时强调「学校不得把课后服务工作完全交给第三方机构,同时严禁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开展面向中小学的有偿课程辅导」。
即使在课后服务发达的广东省,绝大多数学校也回收了基础托管业务,由校内教师承担。「广东收费政策相对包容、灵活,但这只是落地层面的开放,课后服务发挥学校主阵地的大方向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在这样的基调下,以「谨慎乐观」的心态回归业务,思考能够为学校及教师提供怎样的帮助,选好区域、找准定位、长期发展,也许才能蹚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业界人士认为,面对课后服务,需要以系统性思维看待。事实上,课后服务是贯彻「双减」的有力工具,也是让教育最终回归公益、回归普惠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后服务是公办教育体制的延伸。那么,如何找准商业和教育的平衡,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报告根据课后服务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课后服务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课后服务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课后服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是课后服务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课后服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关键词: